【挂牌一周年 走进自贸片区②】释放政策红利 | 绥芬河综保区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  2020-09-16 作者:付晓军 来源:今日绥芬河报社

  绥芬河自贸片区获批一年来,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在粮食加工方面的政策优势,将食品产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可喜成绩。

  9月14日,综保区内的三颗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刚刚为俄罗斯赶制的20吨挂面制作完成,封箱装货。这个企业今年8月才投产,仅一个月就完成了从试生产到成品出口的华丽转变。企业的带头人是从事对俄贸易30多年的杨永禄。从蜂蜜到百货,杨永禄基本都“倒腾”过。去年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设立,善于借势发力的他,瞄准了综合保税区,动起了放弃“搬运”做加工的心思。从进口面粉到出口挂面,杨永禄给这个“两头在外”的企业算了一笔账:如果在保税区内设厂,仅税款就能省下近七成。

  受疫情影响,监管部门不能登门验收,食品生产许可办不下来,三颗麦国际贸易公司面临着无法如期开工的风险,这让杨永禄如坐针毡。关键时刻,保税区的工作人员,主动送来了及时雨。绥芬河自贸片区综保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帮助企业在线上注册工商食品生产许可,至少节省了3个月的审批时间。杨永禄说,作为企业,我们目前的工作就是闷头搞生产、搞研发,剩下的有保税区给我们保驾护航。

  绥芬河自贸片区中的驰宇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进口俄罗斯面粉、加工成俄麦挂面的企业。早在2017年,这家企业就入驻了综合保税区,享受进口面粉免配额的优惠政策,综合税率从74%下降到现在的20%左右。借助绥芬河自贸片区设立的东风,这家企业在加工俄罗斯小麦面粉的基础上,最近又新增了品种,加工俄罗斯荞麦、苦荞麦、沙棘粉和南瓜粉挂面。年加工面粉能力达4000多吨,产值可接近亿元。

  驰宇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泳军说,多年来,我们的企业在发展中得益于对外开放,下一步,在原材料进口方面依托绥芬河自贸片区的政策优势,借助国际市场,立足国内市场的大循环,将开发出更多品类的商品,将企业做大做强。

  绥芬河自贸片区的设立,也让同样位于综合保税区的辛巴赫精酿啤酒公司,享受到了政策红利。自贸片区实行分送集报的监管模式,即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情况,随时运送货物出区,进一步加快了通关速度。

  辛巴赫精酿啤酒报关员王晓娟说,以前我们是出一车啤酒报一次关,自从有分送集报业务以后,我们基本上是一个月集中报关一次,就是说以前的一票一报变成现在的多票一报了。

  今年1至7月份,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俄罗斯粮食进口量同比增长60.77%,落地加工量2.48万吨,同比增长210%。一年来先后落地9个产业项目,新注册市场主体103家,同比增长268%。

  自贸试验区的优势已经转化为强大的产业发展动能,并已充分显现。绥芬河综保区已经成为俄罗斯粮食加工产业的“集聚区”和“主阵地”,产业项目快速落地。

  综保区管理局副局长杨海军表示,下一步,综保区管理局将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靠大联强,招引大项目大企业入区,园区发展的关键在于项目推进,特别是大项目的入驻。我们既要加强对已密切联系的大项目对接,推进大项目落地,又要千方百计对接新的大企业,争取谈成新的大项目。二是与海关深入研究政策创新。自贸区是政策创新的最佳平台,而作为自贸区这顶皇冠上明珠的综保区来说,更是特殊优惠政策的争取和试验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增强优惠政策在招商过程中的吸引力。三是拓展新的加工产业,以海关总署批复的允许进口俄罗斯中药材在自贸区加工为契机,积极招引药材加工企业在绥芬河落地,实现贸易新品种和加工产业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