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引领”“七区联动”| 绥芬河自贸片区召开一周年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0-09-24 作者:吴惠娟 来源:今日绥芬河报社 昨天

 

 图 记者 李颖 摄

       9月23日下午,绥芬河市举行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绥芬河市政府市长王永平做主旨发布。

  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日报、东北网、香港商报等15家国内知名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王永平说,一年来,我们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责任,发扬“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自贸精神,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制度创新初见成效,招商推介持续加力,营商环境明显优化,片区以占全市4.34%的面积,集聚了71%的企业,贡献了70%的税收、65%的对外贸易额,不仅成为扩大开放的“主阵地”,更成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实现了良好的起步开局。

微信图片_20200924090919_副本.jpg

  王永平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绥芬河自贸片区的发展情况。

  在服务国家战略、高点定位,厚植沿边开放的先导优势上,绥芬河发挥“百年口岸”积淀的厚重优势,构筑起以自贸试验区“一区引领”,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境外园区“七区联动”的协同发展格局。拉动了双向开放,与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俄罗斯远东大开发战略对接,对俄境外投资项目达到70个,累计注册自由港、超前发展区企业14家。向内成功加入“全国自贸区创新发展联盟”,将全国187项符合片区实际的改革试点经验分类梳理,完成复制推广154项,复制推广率达82.4%,对照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绥芬河片区营商环境模拟排名全球第28名。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体系,今年前8个月“哈绥俄亚”陆海联运共发运39个班列、3766个标箱,中欧班列共发运111列、9644个标箱,呈现需求增长、品种多样、常态运营的良好态势。出台《促进经济发展扶持办法》《支持自贸试验区企业21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78条政策》等多项含金量十足的支持政策。

  在积极放胆探索、先行先试,积蓄更高能级的内生动力方面,绥芬河自贸片区第一批21项制度创新案例已完成第三方评估,初步认定国家级首创型案例11项,互市贸易全流程监管等4个案例参评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中俄车辆联检快放等3个案例入选首批全省十佳创新实践案例。今年前8个月,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938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1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彰显了自贸区的制度优势、磁吸效应。疫情防控状态下,绥芬河口岸成为东北地区对俄口岸通关车辆最多、接送中俄旅客最多、跨境运输货物最多的口岸。今年1至8月,口岸进出境货物实现718万吨,占全省陆路进出口货运量的3/4(剔除石油因素)。此外,绥芬河还开通了全省首条卢布现钞陆路跨境调运通道,完成全省首笔线上“单一窗口”跨境付汇和区块链服务平台贴现融资业务,推出了俄籍自然人跨境人民币支付、代理人办理跨境人民币支付、代理边民支付外汇3项“全国首创”业务,为中俄金融合作探索了新路径、新举措。

  在深化贸工一体、双链融合,构筑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上,相继与中林集团、曲美集团、森联国际、大自然等央企、国企及行业领军企业携手合作,成立了首个国内俄罗斯木材集采中心,发起组建了木业产业专项基金,阔叶单板年产量达1500万平方米,占全国70%份额,成为全国最大供销集散地。不断扩大“走出去”企业农产品回运规模,建成投产了辛巴赫精酿啤酒饮品、良运油脂加工、保达现代农业等一批“头”在境外、“尾”在境内的全产业链项目。今年以来,俄粮落地加工2.56万吨。获批俄罗斯液化石油气国际道路试运输口岸,对俄清洁能源进口通道常态化运营,形成规模效应。

  在深入挖掘潜力、活跃业态,培育势头强劲的增长支点上,片区各类电商主体发展到7500余家、从业人员约3万人,带动全市快递发寄量1400余万件,居全省县域第一位。探索成立互市贸易边民合作社,设立全国首个中俄互市交易结算中心,开通全国首个铁路互贸交易市场,1至8月互市贸易过货7.23万吨,交易额3.44亿元,成为繁荣市场、兴边富民的新锐力量。还推行了“互联网+医疗”新型诊疗服务,打造适合俄罗斯居民健康管理的对俄医疗服务模式,累计接待俄罗斯医疗旅游者4万余人次,形成了直接消费和衍生消费的增长点。

  新闻发布会由绥芬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石金奇主持。自贸区绥芬河片区党工委委员、绥芬河市委常委宫冰,自贸区绥芬河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在明,自贸区绥芬河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市财政局局长朱晓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