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自贸片区:创新驱动发展 自贸引领未来 服务国家全面开放 全方位开放大局

发布时间:  2020-09-07 作者:邵丹 来源:今日绥芬河报社

       金秋9月的北京,天朗气清。6日上午,“最北自贸试验区,开放合作新高地”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建设成果发布会,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新闻中心举行。黑龙江省商务厅厅长、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主任康翰卿,哈尔滨海关副关长朴明华,哈尔滨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任海龙,牡丹江市委常委、绥芬河市委书记、绥芬河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士伟,黑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士舟出席,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吴晶晶主持发布会。对挂牌一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果进行发布,并答记者问。

  黄士伟回答了绥芬河自贸片区服务国家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大局,一年来互市贸易兴边富民、创新发展优化环境、把握机遇扩大开放,以自贸为引领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黑龙江省商务厅厅长、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主任康翰卿,哈尔滨海关副关长朴明华,哈尔滨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任海龙,牡丹江市委常委、绥芬河市委书记、绥芬河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士伟,黑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士舟出席,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吴晶晶主持发布会。

微信图片_20200907005550_副本.png

  牡丹江市委常委、绥芬河市委书记、绥芬河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士伟,答记者问。

  黄士伟说: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全民战役中,绥芬河作为境外中国公民归国回乡的重要通道,短短19天内累计入境2497人,输入病例409例,收治患者229例,成为全国关心关注的焦点。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英勇奋战,精准防控、聚力发展,坚决扛起外防输入“第一入境地”责任,实现了“零感染、零扩散、零死亡”目标,保障了中俄货运常态化运行,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借此机会,向社会各界给予绥芬河的关心、支援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绥芬河是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因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贯通而兴,1992年批准为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被誉为“国际商旅名城”。设立绥芬河自贸片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边境地区的殷切期望,赋予了“百年口岸”极其特殊的重要使命。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绥芬河片区经过一年的建设发展,呈现出五方面积极变化。

  一是开放格局实现新拓展。构筑起以自贸试验区“一区引领”,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境外园区“七区联动”协同发展的格局,片区以占全市4.34%的面积,集聚了71%的企业,贡献了70%的税收、65%的进出口,不仅成为扩大开放的“主阵地”,更成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二是枢纽功能得到新提升。中欧班列、陆海联运班列加频加密开行,区内进出口商品达1400多个品种。跨境电商“9610”和“1210”系统开通运行,肉类进口、中草药落地加工试点等政策相继落地,功能性、政策性、产业性高度集聚,差异化、特色化、精准化的口岸优势更加明显,为打造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复制推广了全国143项改革试点经验,推出第一批21项制度创新案例,初步认定全国首创型11项,4个案例参评全国最佳实践案例。设立了全国首个中俄互市交易结算中心,开通了全国首个铁路互贸交易市场,将互贸商品来源拓展至韩国、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兴边富民中探索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模式,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列全省第一名和第二名。

  四是产业平台迈向新层级。片区新签约投资项目56个,相继启动了中俄木材交易加工中心、集疏运物流产业园、互贸加工产业园、清洁能源储运加工园、公铁煤炭物流园等一批重大平台项目,建成了油脂、饲料加工、精酿啤酒等一批“头”在境外、“尾”在境内的全产业链项目。木业规模以上企业,占全省同行业的1/3,阔叶单板年产量占国内70%,成为全国最大的供销集散地。

  五是市场主体迸发新活力。出台了促进片区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投资项目“承诺即开工”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实施了“舱单归并”“无纸化通关”等通关便利化改革。启动招商引资“百日会战”,今年前8个月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938家(企业522家),其中8月当月新增市场主体580家,同比增长171%,彰显了自贸区的制度优势。积极变化和良好态势,体现出自贸区对传统开放模式的革新、迭代和升级,必将催生更多改革创新成果,更好服务国家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大局。

微信图片_20200907005555_副本.jpg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关注绥芬河片区创新发展对外贸易。

  当记者问到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经由绥芬河站出入境的中欧班列依然实现同比增长38.5%,这种逆势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是什么?在国际贸易特别是中俄贸易深度调整、优化升级的背景下,绥芬河片区如何创新发展对外贸易时?黄士伟回答:今年1至8月,绥芬河全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外贸稳定运行,积极实施“中俄监管互认”“审单放行”“自报自缴”“预约通关”“担保放行”“两步申报”等通关便利化改革,中欧班列在绥芬河开行105列共9138标准箱,开行规模逆势增长,运行质量稳中有进。这一成绩既是过往开放合作的良好基础,又是中俄合作潜力不断释放,更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创新发展沿边对外贸易是国家批复设立绥芬河自贸片区,设置的一个重大课题。完成好这个时代答卷,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高点站位,融入“大格局”。深入开展“创新驱动发展,自贸引领未来”大讨论、大比武、大拉练,在全国、全省、全域的视角下审视推动发展,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找思想解放的差距,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标省内片区,找政策的差距,实现一体融合、协同发展;对标兄弟口岸,找功能的差距,做到取长补短、互学互鉴;对标内陆市县,找要素成本的差距,提高区域竞争力,切实“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

  二是坚持先行先试,种好“试验田”。聚焦制度创新核心任务,围绕服务东北振兴和向北开放,深入对接俄罗斯远东大开发战略和超前发展区、自由港制度,在互市贸易、多式联运、跨境结算、通关服务等行业领域,探索形成更多首创性、特色化的创新成果。

  三是坚持主动求变,做大“朋友圈”。重点推动“三个转变”,即:从传统贸易向新型贸易转变,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从对俄单边向多国多边转变。深耕俄罗斯贸易市场,打开更广阔的贸易空间。

  四是坚持企业优先,当好“服务员”。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主动靠前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联络员、信息员、战斗员和服务员。开展“贸易额、项目数、投资额、市场主体”四个“倍增计划”,在扩大生产、拓展市场、降低成本、融资贷款等方面,提供“一企一策”的精准化服务;实施“静企工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营造投资兴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作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的绥芬河片区,于2019年9月29日正式挂牌启动,面积19.9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公路口岸作业区、铁路口岸作业区、金融服务区、跨境合作区七大功能区。按照国家赋予的定位,重点发展木材、粮食、清洁能源等进口加工业和商贸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建设商品进出口储运加工集散中心和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在绥芬河自贸片区即将迎来揭牌一周年之际,9月确定为绥芬河“自贸片区周年主题活动月”,以“合作篇、开放篇、项目篇、展示篇、城市篇”为主线,陆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签约一批重点企业,举办专题论坛、展销展会、招商推介等活动,全面推进贸易提升、产业提质、发展提速。“百年口岸”“国境商都”“全国文明城市”“中俄友谊城”绥芬河,在“自贸时代”的引领下,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微信图片_20200907005601_副本.jpg

  “百年口岸”绥芬河迈入自贸发展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