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绥芬河片区在改革发展中坚持规避疫情影响,强化逆流冲击魄力,始终聚焦自贸建设,寻求最大公约数,激发党员干部职工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切实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破题开路,焕发活力,引领带动全民快步走入自贸时代,借助“自贸力量”化危为机、率先突围,打一场贸易提振、产业提升、发展提速的攻坚战。
一是聚焦载体创新,发动全民助贸。为激发广大党员助贸兴贸热情,打破疫情藩篱屏障,在全市各单位中广泛开展“创新驱动发展.自贸引领未来”大比武活动,通过“大讨论、大比武、大拉练”3项措施,以各党(工)委为单位,全面发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职工全员参与,做到不分阶段、不搞转段、贯穿始终、循环推进,全面实现贸易额、项目数、投资额和市场主体“四个倍增”发展目标,在全牡丹江市、全省、全国、东北亚发展大局中晋位争先。目前,通过“线上牵手、视频签约”不见面招商模式,我市多个部门与前期洽谈对接中已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通过视频连线“隔空”第二次签约项目15个,涵盖了木材、能源、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贸易升级以及医药等产业领域,其中,与京东物流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绥-京双方将在京东电商平台、京东新通路、京东云仓、电商培训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为推动绥芬河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二是聚力优化服务,打造优质环境。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围绕自贸建设、市情市况、政策创新、产业项目、招商引资、主体增量、口岸开放、园区建设、优化服务9个方面深入研究探索,开展大调研、大会诊、大摸底,充分借鉴南沙、前海、横琴、郑州等片区成功经验助力亲商安商。市委市政府建立跟踪问效机制,采取“日报告、周通报、旬推进、月调度、季表彰”的方式,对活动情况进行精准跟踪管理,广泛通过电视台、互联网络、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简报等载体,开设专题专栏,将活动成果比一比、晾一晾、晒一晒,在全市迅速掀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发展氛围。市工信科局积极组织61户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申报稳企稳岗担保贷款,开展“千人进万企”活动,对394户企业实现了政策红利兑现,享受政策扶持金额3026万元,实现新增贷款3.6亿元;市税务局着力压缩办税时间,打造一流税收“软环境”,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2.2个工作日,实现91%以上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国际合作局推出“战略合作官”服务载体,绘制完成中俄跨境农业产业分布图,制作了中俄粮食合作、能源资源合作、物流运输合作区域分布图;金融服务中心推出了“金温暖”服务载体,建立“金助民企”微信服务平台,累计发放贷款35.42亿元;边合区管理局推出了“红色店小二”服务载体,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全程跟踪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确定思路、制定规划、落实目标,帮助东隆木业等15家企业解决用电等问题20余个。
三是聚集资源共享,拓宽市场渠道。为拓展各种新型电商销售方式和渠道,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携手当地企业通过新媒体新平台,点燃消费热情,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拉动绥芬河经济企稳回升。广泛推广“网红直播带货”新型购物模式,对绥芬河市进出口贸易企业,尤其是从事俄罗斯商品销售的企业开展宣传引导,鼓励企业发展网红经济,形成“政府打样、企业齐上”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将绥芬河市优质商品、产品卖向全国、迈入全国的生动局面。7月4日,绥芬河市政府市长率先在网络平台上的直播带货,引发巨大反响和俄罗斯食品线上销售热潮。28日,绥芬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石金奇担任“带货官”,通过牡丹江晨报快手官方平台,向全国网友直播推介绥芬河绿色无公害黑木耳,通过语言幽默风趣,对产品了然于心,接地气的“带货”风格,让粉丝们纷纷点赞,并“豪横”下单,仅49分钟41秒的直播,观看人数达到3万+,销售黑木耳1100单,销售金额427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