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飞的战火,令原本五彩斑斓的青春年华显得苍白与冷酷。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到来的前夕,和平的曙光已经显现,嘎丽娅出于人道主义,勇敢地跟随苏联红军劝降侵略者。然而不幸的牺牲,定格了嘎丽娅十七岁的芳华;后世深切的怀念,奏响了一曲友谊与和平的赞歌。
如果不是人们对公理正义的执着追求,对英雄人物的感激怀念,嘎丽娅险些被历史遗忘。战斗之后,她并没有被人们发现,当时也没有官方的表彰,档案中也仅有“当地居民张焕新的中俄混血姑娘3次到北山劝降日军,英勇牺牲”这一简短的记载。在气吞山河,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个人的壮举很容易被大时代湮没。可是,人性的光芒终究能超越时间,她的善良与无畏,被人们从纷繁复杂的历史陈迹中淘洗了出来,在牺牲了69年之后,她被追认为烈士。
战争或许有摧毁一切的力量,但唯独摧毁不了情比金坚的友谊,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求与珍视。嘎丽娅是观察历史的一个视角,在当时,有许许多多像她一样为了正义事业献身的英雄,个体的力量或许都是微弱的,但却被全民抗战的历史背景拧成了合力。嘎丽娅是“友谊和平天使”,在当时,由于侵略者的凶残,她并没有亲眼看到和平。但她的牺牲告诫70年后的我们,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邪恶;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和平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事迹昭昭,铁证如山,今天却依然有一些人妄图涂抹历史,否定过去,在人类的大是大非面前装出失忆与糊涂。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当祭奠包括嘎丽娅在内的每一位烈士,击穿虚伪者的谎言,铭记烈士的功绩与贡献,化作我们矢志前行的动力,铸造和谐相处,和平长在的光明未来。嘎丽娅的铜像,就是悲壮历史留下的印记,是我们对话过去,展望未来的丰碑。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烈士已走远,最好的告慰,是一代一代地继承荣辱与共的友谊,是决不退缩地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