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前苏联红军女战士莉莉娅
9月23日,现年86岁的前苏联红军女战士莉莉娅,胸前佩戴18枚勋章,在嘎丽娅雕像前讲诉67年前对日本侵略者作战历史。
1945年,莉莉娅19岁,作为一名苏联红军空军轰炸机地面报话员,乘汽车来到绥芬河参加对日军作战。
1945年8月2日,莉莉娅接到参与对日军作战命令,苏联红军正式向驻绥芬河日军宣战。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五集团军跨越国境,对日本关东军进行作战。在铁路沟打响了解放绥芬河的第一枪,也是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首战地。重炮轰击,枪声呼啸,巨大的枪炮轰鸣打破了绥芬河宁静的夜晚。是夜,苏联红军兵分三路向绥芬河挺进:一路是从鸟青山二段林场突入的在欧洲战场上屡建奇功的“普鲁士第五集团军”,疾驰林口,牡丹江方向;另一路,打开已被封堵的绥芬河通往苏联的火车隧洞,从铁路线上冲了进来;最后一路是从现在的互市贸易区方位进攻日军。在绥芬河结束战斗任务后,她又参与了解放东宁和牡丹江战斗。
在这位老战士的脑海中,不断地显现着那场战争的记忆片段。刚刚19岁的她,跟随部队远赴中国东北,转战在满洲里,北安一带,记不清打了多少次仗,记不清牺牲了多少位战友,她只依稀记得,在“苏荣音译战场”,战机在空中嗡嗡飞,卡秋莎火箭炮咻咻响,战火照亮了树梢,黑土地上炮声隆隆,一辆辆重型坦克从山林里碾轧过去。
战斗了数年的结果,是她身上佩戴的18枚勋章,最高勋章是斯大林勋章。而有关战争的回忆,时时浮现在脑海。
让莉莉娅感到高兴和慨叹的是,当年的绥芬河还是一个小山村,现在已经发展为一个具有时代风情的都市。林林种种显示着,绥芬河经历数十年的变迁,已经树立了百年口岸坚实的风骨,干净整洁,清新文明,匆匆而过的人们身上洋溢着生活的喜气。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不会是沧桑,会是它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共同锻造的成熟。
莉莉娅的俄文意思是百合花,花朵的意愿是芬芳大地,她的英年献给了战争。她到嘎丽娅的雕像前献花,到苏联红军纪念碑的墓前献花,长眠在战争怀抱的那些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祝福着绥芬河的繁荣昌盛。
苏联老红军一行,将会离开绥芬河,八十几岁的暮年了,有生之年,来到自己战斗过的故土的机会,会少之又少。他们的目光在绥芬河的土地上留恋地看了又看,那是他们对自己宝贵年华的浓情,更是对绥芬河这片土地的浓情。历史会记录他们,前进的时代会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