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培育新兴产业积蓄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之一
操纵无人机在繁华闹市或林区、湖畔航拍取景,无人机蜂群技术打造节庆礼花,农用植保无人机开展航化作业,还有森防巡查无人机、无人机电力巡视……从2024年至今,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印发了《牡丹江市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于政策端、产业端多头发力,使低空经济发展的新赛道日渐广阔。
时至今日,全市无人机企业迅速发展到32家,爱民区、宁安市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低空+农业”、“低空+文旅”、“低空+交通”、“低空+公共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出现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一系列新变化,为推动牡丹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
从蓝图到实景,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低空经济被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开辟“新赛道”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标志,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了低空经济发展工作,并印发《牡丹江市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爱民区、宁安市积极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国内多家企业进行对接,全市低空飞行人才培育工作进展迅速。各地各部门优势互补合力推进,把写在纸上的实施方案迅速落到了实处。
《实施方案》提出,今后三年时间,我市将从加快建设低空基础设施、拓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培育构建低空产业体系、提升低空支撑保障能力等方面入手,推动低空经济加快发展,明确了四个方面16项任务。
目前,全市无人机经营性企业发展到32家,涉及无人机销售、租赁、运行维护、培训等领域。爱民区发挥无人机产业集聚效应,在新丹溪步行街规划建设牡丹江市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园区一期工程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引进“大疆”、“极飞”等多家企业开展业务。宁安市积极推进低空经济园区建设,与部分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开展洽谈合作。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格工科技、莱斯信息科创等低空经济技术研发前沿企业对接,研究制定区域内空管规则,助力我市培养低空经济专业人才,推进低空制造产业加快发展。
当低空经济如雨后春笋在牡丹江各地蓬勃发展之时,我市将低空经济产业人才发展需求纳入了《2024年人才需求目录》,将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测绘操控员纳入政府相关补贴目录。驻牡的7所高等院校中,有5所院校现已开设了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并培育专业人才,为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从低空到“低空+”,多领域应用令人期待
“低空+农业”、“低空+文旅”、“低空+交通”、“低空+公共服务”等正发力各行各业,推动农业、文旅、交通运输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正在依托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编制全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前景令人期待。
《实施方案》提出,今后我市将推动“低空+农业”发展,加快提升农业植保无人机等低空飞行作业能力,让物流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作业深度融合;推动“低空+文旅”发展,深度开发利用我市“湖、林、雪、边、俗、特、红”旅游资源;推动“低空+交通”发展,融入全省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服务体系;推动“低空+公共服务”发展,让低空飞行在公共设施巡查巡检、城市消防、应急救援、事故快速处理、市政抢险、人员物资运转等场景广泛应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目前,低空飞行已经在我市多个领域、多个场景广泛应用:
农业领域,全市现有农用植保无人机280台架,无人机航化作业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交警部门拥有无人机6架,通过无人机可实现“秒级”响应,第一时间提供事发画面,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疏导交通;应急领域,去年我市累计出动无人机1000余架次,飞行范围覆盖牡丹江各地。
林草部门强化森林草原消防空中力量,备有8架无人机,用于森林防火巡查、野生动物救助和病虫害防治;电力领域,我市拥有无人机47架,去年累计开展无人机电力巡视2370架次,飞行超过1万公里,大大提高了输电线路风险隐患的识别效率和准确性。此外,无人机低空飞行在我市的文旅、教育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落实保障措施,注入新业态发展动能
为了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我市建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相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为会员单位。联席会议的职能是加强对全市低空经济发展的统筹指导,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方协同、督办推进落实、推动宣传交流等方面入手,推动牡丹江低空经济加快发展。
在强化各方协同方面,我市要主动承接全省发展低空经济工作任务,同时有所突破和创新,形成符合我市地域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低空经济。在督办推进落实方面,我市将发展低空经济纳入“四个体系”工作机制,建立工作推进台账,压实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按季督办推进。
在推动宣传交流方面,今后我市将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层面举办的各类低空交流活动,承办包含低空经济内容的相关会议、展览、赛事等活动对外寻求合作机会,同时推动发展低空经济宣传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宣传发展低空经济的相关政策、应用场景,在全市营造发展低空经济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快发展牡丹江低空经济助力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低空经济起势发展,未来大有可为。期待在政策的引导和技术的迭代下,我市低空经济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形成多样化、可持续的低空经济价值释放路径,让低空经济“飞”得更远。